目前全球大约有20个公司(主要是经济规模较大的公司)为全球采油工业提供聚丙烯酰胺,其中前五大公司分别是法国爱森集团(SNF)、芬兰凯美拉公司(Kemira)、日本DiaNitrix株式会社、美国亚什兰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
全球聚丙烯酰胺的主要制造中心位于中国、北美和欧洲地区。凯美拉、巴斯夫和爱森集团等聚丙烯酰胺制造商在这些地区都设有大型工厂。而作为业内惯例,大型工厂的业务会将较小的订单交给由位于韩国和印度等地区的小型工厂来处理。北美地区由于集中了大量的石油开采、造纸和水处理工业终端用户,对聚丙烯酰胺的需求量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由于如今亚太地区各国多奉行优惠的投资政策且聚丙烯酰胺下游行业市场需求旺盛,各大公司也纷纷在亚太地区设立工厂。其中,中、日、印等国正逐渐成为聚丙烯酰胺生产和消费的热点地区。中国作为较大的聚丙烯酰胺消费国家,在三次采油工艺方面还具有广阔的潜力。聚丙烯酰胺在采矿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矿物加工处理中,聚丙烯酰胺不但可以分离矿物和矿石,还可以作为絮凝剂应用于采矿工业的废水处理,或者密封采矿管道等等。
聚丙烯酰胺在石油开采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钻井中作为凝聚剂使用,或者在三次采油工艺中使用。由于原油开采成本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水平(理论下限值是每桶50美元)时,必须采取三次采油工艺来平衡价格。而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钻井和勘探活动也将很快恢复,这也会引起消费的增长。另外,在中国市场上,采矿行业较大的聚丙烯酰胺用户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对聚丙烯酰胺市场的冲击则非常轻微。此外,与产品相关的技术服务(主要是指三次采油工艺)也为市场提供了更高的利润空间。但是,由于石油价格预测的不确定性,加上经济衰退造成了严重的行业不景气,限制了市场潜力的增长。目前在开采的平台数量比2008年约减少了50%。
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絮凝剂,广泛应用于在市政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中。日益严格的法规促进了水处理工业的发展,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同时,在市政供水系统中,越来越多的技术需求要求定制的解决方案,这也为产品增加了额外的利润空间。另外,包括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等国家在内的北非地区出现了新的市政污水处理市场,而其他一些国家,例如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也正在加大对水处理的私有化投资。这种情况下也有机会向威立雅、苏伊士等水处理服务公司销售产品。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煤炭开采和热电站提供了大量的业务空间。而对中水回用技术的日益关注也是一个市场推动因素。在水处理领域,聚丙烯酰胺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工业废水处理往往已经成熟并自成体系,这就限制了市场的发展。由于经济衰退导致大量工厂被关闭,废水处理量大幅度减少,而其他许多公司为节省开支,只进行较低限度的废水处理。另外,石油开采、采矿以及造纸行业的衰退也会影响水处理化学品工业的发展。工业应用中在技术服务方面能够提供的机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摊薄了行业利润。